世界上有一部饱含深情的书, 那便是写做母亲的文字 。世界上有一声最美丽的呼唤,那便是母亲喊我的名字。 ——但丁
母亲的力量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情的力量 ,母爱无需歌唱就已成颂。母爱是比天长比地久的浓浓亲情,顾复之恩比天大。伟大的英雄背后,都会有一位不平凡的母亲。本篇文章讲述钟南山与母亲廖月琴的温馨母子情。
钟南山母亲廖月琴1911年出生于鼓浪屿廖氏家族 。廖氏家族做生意起家,也非常重视教育子女,后世子孙人才济济, 廖氏逐渐变成书香门第。廖月琴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和知识的熏陶。
廖氏故居
廖氏家训
廖月琴年幼时在鼓浪屿毓德女中就读,后主动选择医学学习护理专业,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廖月琴在协和上学期间,遇上了一生相伴的爱人钟世藩。他和她是同乡又是校友,他们的爱情故事怎样开始我们无从说起,那一定是浪漫的故事。
1901年,钟世藩出生在厦门,他的童年很不幸, 他是抱养的孩子,养父母抱养他不久去世了,他变成了孤儿,叔叔怜惜他把他养大。九岁的时候被人带到上海大户人家当仆人。他心里明白,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改变命运,所以后来他有了上学的机会,拼命的学习,努力的学习。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学校北京协和学院。
廖月琴带着钟世藩见了自己父母,他比她大了10岁,这样的大户人家并没有介意他家境贫寒年龄大这些外在的条件。也说明廖月琴的家族十分开明。他们的爱情得到了廖月琴父母的祝福。拥有父母支持的爱情格外的美好!他们顺利成婚,郎才女貌过起了甜蜜的相濡以沫的小日子。
1936年10月钟南山出生了。给这个小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欢笑和温馨。
《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父母亲带着美好的希翼,把最平凡而深挚的心愿许给儿子,愿他如山巍峨厚重稳健,爱意满满守护着孩子健康成长。
然而战事来了——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南京遭到日本侵略者疯狂的轰炸。
钟南山曾说:“我出生后没多久,我们家就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房子被炸塌了,是妈妈和外婆冒着生命危险,把我从瓦砾堆里救了出来。听姨姨说,当时我的脸都已经黑了,后来才慢慢喘过气来。”
视频里钟南山说到这里的时候哽咽了。他说感谢母亲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孩子在母亲眼里胜过一切,在母亲的心里,他无需感谢,无需感动,保护孩子是一个母亲的天性。灾难突然降临, 母亲的第一反应就是护住孩子。孩子受难,母亲的绝望是无法形容的。挽救孩子,母亲的力量又是无比强大的 。当找到孩子那一刻 ,她失而复得的心情难以平复。这都是一位母亲自然而然的作为。
那时战事不断,老百姓的日子都不安生。1938年,为了生活,为了工作的着落,他们一家人从南京,至长沙,一路辗转再到贵阳定居,1941年妹妹出生了,全家四口,相守一方。住的是“不毛之地”,吃的是粗茶淡饭,生活不易,但其乐融融。到1946年离开这一住就是8年,钟南山和妹妹在贵阳上小学 ,在贵阳度过了童年。
钟世蕃,担任贵阳中央医院的院长兼儿科主任。父亲工作繁忙,家庭的琐事和孩子的教育问题都留给了母亲廖月琴。
母亲廖月琴从小养成知书达理、落落大方的品性。她的脸上始终是带着微微的柔和的笑意,母亲看孩子的眼神始终是爱意满满,于孩子来说,那时柔和的烛光,和煦的暖阳。两个孩子在父母的疼爱下成长,自信而勇敢、善良而阳光。
陪伴是最好的爱,一位好母亲是懂得这样简易的道理的。工作之余她常常陪着两个可爱的孩子玩耍,教他们读古典书籍,教他们画画,给他们讲书里的精彩人物,讲医院里感人的、有趣的故事。启发孩子善爱之心,循循善诱树立孩子正确人生观。 钟南山总是能从母亲的口中听到很多新鲜事。
年轻时候的廖月琴
钟南山在贵阳上小学,那时是个调皮的孩子,他自己说:“我上小学时经常逃学,学习很差,还留过两次级”。母亲没有因为他不爱学习去责怪他,母亲明白男孩子调皮捣蛋太正常不过。但是怎样培养孩子好学的品行呢?廖月琴暗暗地思忖。她的方法是鼓励、不去否定孩子、树立孩子良好的自尊心,循循善诱、激发孩子进步。
钟南山回忆道:“五年级时有一次考试我偶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妈妈知道了很高兴。她对我说‘南山,你还是行的啊!’当他听到母亲的这一句朴实的话语,内心融入了多么多的温暖呀 !母亲的话语 是鼓舞的明灯 !母亲的赞美与鼓励对一个幼小的心灵是多么的重要 。就像呵护一棵小树苗,给了它温暖和爱的力量,它才会茁壮成长。
钟南山微笑着说:“那时我觉得妈妈一下子把我的一个亮点找了出来,我有了自尊心,觉得有人赞美我,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认真读书了。”母亲懂得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时时刻刻都有被尊重的感受,才会尊重别人的自尊心。
读者朋友,当你的孩子因为一些小事情撒谎时,你会不会大动肝火,这时,不妨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给孩子的承诺没有兑现?当你想让孩子认真并且努力学习时,不妨把自己的浮躁放一放,和孩子一起静下心来面对问题……相信每位父母都能为了孩子做到,因为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她们的心始终一样:对待孩子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钟南山母亲
钟南山在有关节目的采访中,拿出一张1950年自己骑自行车的黑白照片,这张照片于他来说是那样的珍贵,因为珍藏着对于母亲的怀念和尊敬。
那是他在上小学快毕业的时候,想要拥有一辆自行车,看到别的孩子有,看在眼里,羡慕在心上。这一切躲不过母亲的眼睛。母亲就对他:“‘你要是小学毕业能考到前5名,我就奖你一辆自行车!’我说‘真的呀’妈妈说‘真的’。11岁的他记住了妈妈的话。”
“1949年,我在岭南大学附小(现中山大学附小)读书,因故不举行毕业考试。后来,学校根据平时的成绩发了一份成绩单,我排在第二名。我很高兴,但也不敢说什么,因为妈妈是说考试才有自行车的。”钟南山说到。
1949年解放军南下,国民党发行金圆券,通货膨胀非常厉害,人民的日子很苦,家家都很困难。粮票布票都不够用,自行车票更是难得。但是没想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母亲还是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及时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他的母亲是怎样做到的,也许从答应孩子那天起,母亲就在做着一切的努力,她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考到一个好成绩,她也一定要实现对孩子爱的鼓励。
”“当时我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妈妈实现了她的诺言,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我是多么高兴啊”
这或许只是一件小事 ,听起来微不足道,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是影响人的性格形成的重要的关键 。
承诺的意义,鼓励的力量。钟南山的母亲看似一个平常的举动,其实背后是一位母亲无限的努力,却也在儿子心里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这颗种子教会他做人的方向。
新中国以后,廖月琴担任广州市护士学校校长兼中山医学院附设护士学校校长。后来又被分配到广东省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任副院长。一家人在广州定居。
但是母亲已经快50岁了 钟南山回忆,母亲开始上夜校,研读一些关于肿瘤医学方面的书籍 ,她说国家分配,我当这个院长,该学的我要从头学起 再难也没关系。
都说孩子百分之九十的教育都归结到父母身上。孩子的品行、三观、坚定的意志,都是在家庭里培养形成的,父母的修养,是孩子的教养。
钟南山回忆说:
“无论多么忙碌,母亲从来没有冷落过两兄妹。仍记得母亲在厨房忙碌时,我们会走到她身后抱住她,脑袋在她温暖的背上来回蹭。”
与母亲的亲密关系并不是每个子女都能做到的,有的时候明明心里爱着妈妈,却说不出口, 太亲密的举动也做不出来 ,因为我们长大了!小时候与母亲的亲密无间 ,怕是长大后最美好的回忆吧 !
1955年,钟南山考上北京医学院,“当时我在华师附中的一个同学考上了北大物理系,家里太贫困,拿不出车费。他对我说,"钟南山,你能不能借我点钱,我坐火车没有钱",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南山,让我想想办法吧!”其实我自己的学费都是父母亲紧凑过来的。十年动乱时期,知识分子的日子是非常不好过的。
“就在我出发前几天,妈妈把我叫到面前,手里拿了10元钱,对我说,"把这些钱拿给他吧"。我一直也没有问母亲的钱从哪里来的。 50年代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才八九块。我想大概她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 后来要经过多久才能还得上,大概以后从她的工资里偿还的吧。
钟南山回忆说:“我到现在我还记得这件事。我觉得,在治学严谨上,我受的是父亲的影响,但我对人的同情心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当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一种教育。我们做好自己,孩子就会做好他自己。
廖月琴去世时才56岁,造化弄人。“她走得太早了,妈妈生前哪怕是一点一滴的事情,我都不会忘记。”钟南山说到。
她走得 走的太早了!简短的一句话包含了无限的不舍 ,母亲年过半百就离去,对家庭的打击特别大。父亲病倒了,那个时候 钟南山刚刚30岁,才结婚生子 ,母亲却过早的离去了 。太遗憾,太心痛,这种心痛却无法言说 。
忘不了母亲的一点一滴 ,是舍不得遗忘 。是对母亲过早离去的一点自我补偿!一点一滴的都是母爱盈盈,一点一滴的都是母慈子孝 ,一点一滴都是母亲与儿子生活的交织。母亲与孩子心连着心,尽管母亲已经不在多年了,但是记忆还留存在他的心底,在他脑海里想起来,母亲的音容笑貌,想起母亲的温柔的手,母亲的温暖如春的怀抱,他就会打心底里 温暖与感伤的叹息 。
廖月琴
母爱是最纯洁、最无私、最珍贵的情感,“母爱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教会孩子怎么做人。家风清正,书香满盈,成就了如今年过八旬还征战在医学一线的钟南山。
清代林则徐诗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国家危难、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能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担当重任的人,是民族的脊梁。钟南山就是这样的人。人们无法忘记那场肆虐中华大地的“非典”,也不会忘记以钟南山院士为首的一大批医学医药专家的力挽狂澜。同样,今年的新冠疫情,同样是以钟南山为先带领一批医学战士迎接了这场战争,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 。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