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讲讲宋朝名将,狄青。有人可能会问了,狄青是谁,从没听说过啊?按照老嘉来看,狄青是宋朝最富盛名的战将之一,要说起他的功绩,那是说三天两夜都说不完,其中最出名的主要是他大破西夏,夜袭昆仑关,平侬智高之乱等。
狄青的生平在历史上也留下了厚重的一笔,但是他的死却是让人惋惜:他最后是被昏君贬出京城,抑郁而亡。关于他的死,暂且不谈,老嘉先讲讲狄青的发家史。
狄青出身贫苦,根据史料记载,他家中只有一个哥哥叫狄素,其他家人并未出现在资料中,因此老嘉也不知狄青是否还有其他家人,大家暂且认为他与哥哥相依为命吧。在狄青年小的时候,他和伙伴去当兵,恰巧碰到了新科状元被人群簇拥着,他们只得被挤在路旁,羡慕地看着这个场面。有小伙伴不禁感慨道:“人家做了状元,而我们才开始当兵,富贵与贫穷竟然如此大的差别”,狄青却说了:"将来谁高谁低还不一定呢,这要看谁有本领。"
周围的人听到狄青如此说法,就嘲笑他不知天高地厚,但是这些人却不曾想到,这位新科状元日后竟然真的成了狄青的手下,命运竟是这般弄人。所以说,在地位低下的时候就不要议论比你强的人,只有当你比人家更强大,你去评论人家才不会遭到嘲笑。
言归正传,狄青从伍之后就受到了命运的垂青,因为他身强体壮,又擅长骑射,于是就被选入皇帝的御骑军,而后因为西夏常常入侵边境,他又被提升为下级军官,派到陕西那边去守边。
据说,狄青当时是在名将种世衡帐下效力,而后因为狄青勇猛善战,受到赏识,被传授兵法,这无异于如虎添翼,狄青也从打仗的猛士过渡为领军的将军。后来,狄青又与文人交好,被引荐给当时的元帅,韩琦,范仲淹两人,而这两个人与狄青交往过后,也很看重这个后生,范仲淹还曾送他一部《左氏春秋》,让他熟读历史,精通兵法。
当时西夏与宋交战,往往是宋军受挫,但是狄青上战场后,这种局势就变了,狄青作战时常常披头散发,带着一副铜面具,而且武力高强,往往能凭借一己之力,给敌军带来压力。狄青在边疆作战十余年,官职不断上升,西夏议和之后,他被召回京师任命为枢密副使,手握大权。
枢密副使是什么职位或许大家不知道,据老嘉所知,宋朝军政是分开的,政事归宰相管,称为东符,军队的调动则是归枢密使管,称为西符。所以枢密副使权力是非常大的,跟宰相参知政事等同属于执政大臣。
不过在宋朝,重文轻武已经深入人心,文臣们当然不愿意跟狄青位属一列,于是就多人上奏要求皇帝撤销任命,恰巧这时候广南发生叛乱,皇帝就坚持己见,甚至还将狄青提升为枢密使,手掌军权,位极人臣。
但是好景不长,当时的皇帝宋仁宗有次得了场重病,这本是跟狄青毫无关系的一件事却将他推入绝境。
当时狄青受到民众支持,民心所向,每次打胜仗凯旋后都受到民众的围观,而这时候皇帝又生了大病,危在旦夕,于是不少文臣就担心狄青会不会篡位,议论渐起,议论过后便是谣言四起:有人说狄青家的狗子长出了角,有人说狄青家里半夜光华大振,有人说夜里彗星恒天……
不久过后,宋仁宗病情好转,文臣们又提出罢免狄青的建议,这些文臣里甚至有欧阳修,韩琦等人,可见当时文臣们对狄青是多么的忌惮,甚至让这些有学之士都看不清局势。而宋仁宗一开始是拒绝的,他还说狄青是忠臣,不可能造反,但最终被大臣文彦博一句”太祖焉非周世宗忠臣“给说服了,他最终下令,封狄青为使相,明升暗贬,将狄青调离京城,而狄青也因为郁郁寡欢,最终长眠于地下,时年50岁,只能在历史下留下一笔。
在老嘉看来,狄青就像”匹夫无罪,怀玉其罪“,明明是一颗忠贞爱国之心,却因为功劳过大,以至于让大臣忌惮,让皇帝忌惮,最终郁郁寡欢,不得不说造化弄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