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不会让我们变得越变越懒?
机器人帮你做家务真能带给你“坐享其成”的体验么?
这可不好说。
前提是,这个家伙需要“聪明”且“不任性”。
当科幻作品早就在探讨人和机器人之间会不会产生真感情的时候,很多人却对他们家的“机器人”却怎么也爱不起来,比如,现在不少家庭已经拥有的扫地机器人。
(嗯……Some Robots……)
图片来源:giphy.com
“经历过机器人的‘边刷’把散落的猫粮狂放地拨向远处……明明想靠它偷懒,结果它扫着,
我还得跟在后面‘擦屁股’!”
“好奇地用面粉铺在地上试了一下,眼睁睁地看着它像扫出了一个尘土飞扬的气势。”
“线路没规划,超级忙碌地到处蹿,但仔细看看发现,扫过的地方会重复扫,没扫的地方,反而还真没扫到,简直逼出强迫症!”
“设置了自动清洁,想着回家也就扫好了。结果一进门,看到它卡在客厅和卫生间的隔断上。”
……
图片来源:giphy.com
以至于有一种无奈,叫做“与其花钱买一款不靠谱的扫地机器人,居然还不如鼓起勇气自己扫地更省心!”
看来想要避免徒增烦恼,就需要对产品的清洁能力、智能导航能力和越障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有没有一款产品能够配备以上所有技能呢?我们来测一下(戳视频强势围观
视频里出现的Dyson 360 Eye?的中文名叫戴森智能吸尘机器人。不禁让人好奇,那个拥有强劲马达驱动的吸尘器,真的被搬进这个小巧的机身里了吗?
没开玩笑,“机器人”里还真有“吸尘器”
清洁能力是这类自动清洁地面机器人最“本分”的职责,然而却也是吐槽的重灾区。
不少机器人的扫地模式并不能有效地清洁灰尘等细小杂物,而“边刷+滚刷”的组合,有时也会出现把灰尘推开,或者将毛发等杂物缠在边刷上的情况,并未能把灰尘收集起来。
看来,灰尘过敏原的最大克星可能还得是大吸力的吸尘器。
图片来源:giphy.com
视频里测试的这款吸尘机器人使用了小巧强劲的数码马达,能提供22AW(Air Watts)的吸力,比普通扫地机器人的平均进气量高出10倍左右,还能根据负载大小调整吸力,有效深层吸除各种尘杂过敏原。
测试的时候,特别在地板和地毯上都选择了粉末进行测试。毕竟要在地毯上将粉末这种细小的尘杂吸除干净,对产品的吸力和吸附工具的综合能力可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地板地毯都搞定,有GIF有真相)
戴森这款吸尘机器人拥有与机身等宽的刷头,并使用了专利防静电碳纤维刷条技术,其配备了碳纤维和硬质尼龙两种刷毛,结合强劲的吸力,不仅可以清除硬质地板上的微尘,还可以搅动地毯纤维,并深入其中将尘垢卷出。
仔细看机身经过之处和未经过处的对比,哪怕是清洁地毯,感觉都可以不用操心跟着进行“二次清洁”啦。
同样的,在这款吸尘机器人身上也使用了专利多圆锥气旋集尘技术,通过对尘埃的高速离心旋转处理,将尘垢从空气中高效分离,使进风口不堵塞,从而保持了产品持续的强集尘力,也不需要额外更换滤网和尘袋。
如果我们的机器人气流量大,吸入的尘埃多,那排气量是不是也大呢?会不会很多尘垢、过敏原在机身里只是走了过场,一头进一头出呢?
放心,戴森的吸尘机器人和品牌的吸尘器一样,配备了整机HEPA过滤系统。室内的灰尘和过敏原在被机器人吸入后,被气旋分离并被良好的密闭性的HEPA系统拦截于尘桶中。
所以,除了大吸力之外,能有效锁住过敏原,排出洁净空气,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扫干净”这件事。
可以说,戴森把一直以来使用于核心产品吸尘器上的专利技术都巧妙地武装进这款产品中,所到之处灰尘和过敏原都几乎“片甲不留”。
区别于大多数靠扫来清洁的机器人,戴森这款产品是市面上首款真正意义上的吸尘器机器人,说它是一个“自动行走的戴森吸尘器人”,简直是再贴切不过啦。
“看得见”的路径规划能力,不乱窜还更高效
其实 “漏扫”、“重复扫”、“乱扫”、“效率低”,在某种程度上,都算机器人不够“聪明”的体现。
试想如果让你把眼睛蒙上进行盲扫,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就情有可原了?
所以,换个思路来解题,何不让机器人真正“看得见”?
戴森吸尘机器人使用了360度全景视觉技术,对比一些不设视觉系统,或只能识别几十度的普通机器人镜头,这一独特的视觉系统能实实在在地看见房间360°的全景,并在45°内,以30张/秒的速率抓拍图片进行记录。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看得见就一定扫得好吗?
要想有规律且有效率地前进,先要能自己绘制一个系统的路线图。这里就需要提到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是指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进行探索时,利用自身装载的传感器获取的观测数据,实时建立与环境一致的地图,同时利用已经建立的地图模型对机器人进行定位的技术。
戴森的这款吸尘机器人就是运用了SLAM技术,实时在环境中进行三角定位,确保可以清洁房间中各个可到达的角落,不用担心大面积漏扫的情况出现啦!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