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养殖技术的提升才是畜牧业发展的根本。互联网化的资本与理念让中国传统畜牧养殖业呈现新的生机,但现阶段一些技术的应用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象,如24小时猪舍监控这一技术的确能够让养殖员与投资人实时监控猪的生活情况,同时也作为社交属性加大的用户关注的粘性,但对实际产业链提升并没有显著影响。
相比之下我们在一些核心技术上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这也应该成为资本关注的重点,在提升养殖户规模的同时使规模化养殖更为专业化,这种专业化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育种、防疫、人工授精、饲养管理等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降低死亡率、提升生产力,这也是现阶段我国养殖业最为欠缺的。据统计美国一头母猪,平均一年可产23头小猪,在欧洲甚至可达到28头。但在我国即使是大型猪场也只能做到平均18头,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这一数据也只能达到年产19头,其中巨大的差距不言而喻,产子量的大幅提升将显著地降低平均成本。
第二,对信息流准确的把握,美国借助较高的规模化养殖水平实现了对境内生猪养殖信息的及时掌握。这形成了全国性质的信息共享,在农业部及政府相关行业网站,你可以获取的生猪存栏信息精确到了所在州、仔猪与母猪、育肥猪不同体重组、不同产能下繁育能力的划分,如此精确高效的信息划分使得养殖企业之间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趋势,从而使得市场价格相对稳定。这是目前以散户为主的中国市场难以实现的,即使是大型养殖企业也很难获得如此准确地行业信息,及时高效的信息流是未来中国生猪养殖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
(2)产业链升级深化的助推者
类似牧芽的这类畜牧理财平台在牧场的选择过程中,就对产能和市场渠道进行了严格的考核,这是对有养殖能力的养殖户的一次筛选,完成了对产业链前端的优质资源分配。多个牧场的集合能够在饲料、疫苗兽药这些占到饲养成本七成的领域获得更高的议价能力,同时,在先进技术的采纳能力上不再完全受限于资本和规模实力的限制。
另一方面,一些平台还布局了自己的生鲜业务。这免去了中间的代理商,可以将合作牧场的出栏牲畜直接对接给有需求的B、C端用户。当合作牧场自己的渠道出问题时,平台有渠道有能力介入解决出栏牲畜的销路问题。
(3)农户“工匠精神”与高质消费人群的培养
随着国民收入的大幅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人们也愿意为获得更安全、口味更佳的产品付出更高的价格。这一转变将改变农户单纯依靠产出数量来获得绝对收益的局面,用时更长更用心的农产品将获得更高的附加价值弥补数量上的不足。农户也可发挥“工匠精神”提高整体产品质量,这是高质化规模养殖的初级阶段。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畜牧理财平台提供了一个了解养殖过程的绝佳平台,用户在购买相关产品到获得收益的过程中,会大大增强对产品特性和养殖过程的关注,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增强了对产品价值的了解,从而提高对产品价值的认知度。
而牧芽这类平台在设计上也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其核心功能之一“我的肉摊”鼓励认养人在app上开店,通过微信、QQ等熟人社交平台分享销售自己养的猪肉,利用熟人的信用背书形成一个营销的闭环。在培养高质消费人群的同时降低了牧企营销与销售成本,同时,完成终端销售的布局,从而将市场行情变动带来的风险,降至最低。
健康的畜牧理财还需做到这三点
(1)类似牧芽这类平台在为牧场提供资金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各牧场之间资源的整合,在技术和数据方面创建共享环境,在牧场之间构建新的“合作社”模式,获得更多的规模化效益。
这才是三方平台存在的更为深远的意义,单纯的资金援助只能解决燃眉之急,但在技术和资源上的援助才能让牧场实现产业升级,在发展的道路中走的更远、更坚实。
(2)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与标准化,虽然目前投资者投资后,线上有直播视频,线下有内控跟踪等风控措施保证资金安全。但目前这一模式还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标准化,边界需要明晰。依靠平台自身的自律性具有太高的风险,暗箱操作的空间巨大,投资人对牧场拿钱真正做了什么并不知晓。
这需要监管部门出台更加明晰的第三方监管细则,在保证投资者资金安全的同时也保证资金用途的合理性,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情况披露机制。防止一物多卖,资金被挪用等情况发生。
(3)丰富产品组合,目前的畜牧理财以猪、羊作为主要标的。其它家禽种类相对较少,但与生猪行业相比中国牛肉缺口更大,2013年,中国人平均每人吃了不到10斤牛肉,不到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一半儿,牛的存栏数(所有圈养的牲畜数量)常年徘徊,不容乐观。
农业作为投入大产出慢的行业需要资金援助的领域众多,通过畜牧理财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农业产品,在丰富投资标的同时也分散了一些行业集中性风险,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更合理的资产配置。
畜牧理财的互联网化属性,让其成为一把双刃剑,但如果合理加以利用将成为开拓发展与产业链深入改革的一把利器。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TMT网立场,转载需注明本文出处及原创作者姓名!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