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还原廖永远消逝的那部分履历 廖永远案或独立于周永康案 <3>
在自述中,廖永远回忆起自己在1986年孤东大会战时期,收到母亲因突发脑溢血病危的电报,“孤东会战的号角刚刚吹响,职工的士气鼓得正足,作为一队之长,我怎么能忍心离去呢?个人的事情再大,也比不上会战的事情大。想到这里,我把电报悄悄藏好,给家中写了一封长信,说明我不能回去的原因,同时电汇了200元钱作为我的一片孝心。事情办妥后, 我便继续住在了井场。”
1987年夏天,又是一次亲情与工作之间的抉择。廖永远的爱人怀孕五个月,某日,腹部疼痛难忍,“因我还要回队上组织钻机搬迁, 于是只好给岳母挂了个求援电话, 便匆匆赶回了队上。谁知, 这一次, 竟使我欠下了对爱人难以偿还的感情债。”那次,廖的爱人发生了阳性过期流产,甚至有生命危险。
这样的表现,放在今天看来,会被认为不够人性化,但在极度推崇“铁人精神”的那个年代,这是很多进步青年共同的选择。
廖永远的这篇自述,也正是在其1992年作为全国高校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团上所做的报告,当时台下坐着的,有时任总书记等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干事业有风有雨有得有失得比失多;搞钻井有惊有险有苦有甜苦比甜少。横批:志在奉献”,这一廖永远在报告中所读的对联,据廖后期回忆,被总书记抄写在了一个本子上。
在毕业后的10年内,廖永远完成了多项技术攻关,屡次获得科技进步奖。《棱镜》联系到的胜利油田人士称,廖永远在胜利油田留下的,就是一个“技术能手”的形象。
在报告中,廖永远谈及别人对他的议论,“有的人说: ‘他这是想捞资本, 往高位子上爬。’对于别人的各种议论, 我没有往心里去。我坚信, 我的事业在钻井队, 我的未来和成功, 就在艰苦的工作中。”
然而,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胜利油田进入了一个产量低谷期。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廖永远的职位停留在了副处级。上述胜利油田人士称,那个时期,很多有想法、有抱负的人,都选择去了塔里木油田,蒋洁敏也是在那个时期调往了青海石油局。而廖永远则选择主动请缨,代表胜利油田入疆,参与塔里木会战。
当时,作为甲方的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将探井项目承包给廖永远领导的胜利油田探井队等乙方公司,当时,共有46 支钻井队和三个外国公司互为竞争对手。在廖永远的领导下,来塔里木的第一年就使胜利钻井公司扭转亏损局面,1995年扭亏为盈,还上交胜利油田20万元,一时间塔里木刮起了“胜利铁军”的旋风。
正是凭借在塔里木的光辉业绩,廖永远的才干很快引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领导的注意。看上他的,是当时担任中石油副总经理的马富才。之后,廖永远正式离开了胜利油田公司,1996年在总公司短暂担任新区勘探开发事业部副主任之后,当年年底回到了塔里木盆地,成为了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常务副指挥,1999年再被扶正为指挥,直至塔里木石油公司总经理,一度被称为“西北虎”,再至进入总部。
被扶正为指挥时,已经担任中石油总经理的马富才这样评价廖永远:“他政治素质好,贯彻集团公司党组的工作部署坚决,组织观念和大局观念都比较强。他有组织能力,任常务副指挥两年多,组织生产行政的日常工作,任务完成得不错。他有开拓进取精神,事业心很强,工作热情高,能吃苦。”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