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深圳
百公里活动首次发起,那一年,百公里活动仅有52人参加,还只是一群爱好者的“聚会”。18年过去,百公里活动逐渐壮大,如今的百公里活动已成为深圳
的大型公共活动,它是很多深圳人的一个共同记忆。
事实上,百公里活动就像一颗种子,把它种到深圳这片土壤中,加以合适的阳光与雨露,它便能茁壮成长。有哪一座城市能够年年有上万人依山傍海日夜行走?只有在深圳,只有在百公里活动。希望我们能够一直走在百公里的路上,用脚步
丈量
深圳这座
伟大的城市。
陈伟
峰
浙江人,出生于1971年,磨房网创始人,深圳百公里筹备组代表、深圳市磨房户外运动协会会长。
壹
为了方便深圳户外爱好者交流,我创建了一个网站,名为“磨房网”。
来深边工作边当“背包客”
1993年,我大学毕业,在杭州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工作几年后,有朋友推荐我来深圳,称“深圳有许多机会”。那时我对深圳了解不多,只知道离香港很近,便猜想深圳有许多新鲜事物。于是在1996年,我辞了杭州的工作来到深圳。
来深圳后,我在一家IT企业当程序员,由于平时工作压力较大,所以一到周末,我就试图找些方式放松。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发现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喜欢周末背着包去爬山、去外面玩,他们被称为“背包客”。
当时新浪网有两个跟户外、旅游相关的论坛,名为新浪旅游论坛和新浪山野论坛,中国最早一批“背包客”就是从这两个圈子里出来的。喜欢户外运动和旅游的人常在这两个论坛里交流。刚开始全国的人都在一起聊,后来人多了,每个城市就各立门户,我也为深圳建了一个论坛,叫“磨房”。
深圳周边有山有海,乘坐公共交通很快就能到山脚下,这给“背包客”提供了许多便利。我那时刚到深圳一年多时间,经常在周二周三琢磨去哪里玩,定了地方就在磨房论坛里发贴约伴,周四周五约好人,周末就去山里了。我们最疯狂的时候几乎每个周末都在户外,爬山也是件让人上瘾的事情。
2001年前后,深圳经常玩户外的人仅有几百人,那时“背包客”是个很新的概念,我们背着帐篷和睡袋出门,沿途路人会用看外星人的眼光看我们。
创建“磨房网”为方便交流
在论坛里呆的时间长了,各个城市开始分建网站。为了方便深圳户外爱好者们交流,我也创建了一个网站,名为“磨房网”。
网站最初状态是静态页面,没有先进的代码,首页的内容需要手动添加。如果有人在网站上发了一个帖子,我得手工改代码,然后把这个帖子链接加到首页上。整个过程不需要怎么花钱,但需要花时间和精力。虽然有些辛苦,但我乐在其中。建立磨房网的初衷是为了让深圳户外爱好者有一片交流的天地,所以并未想以此赚钱。
贰
深圳百公里活动从18年前的几十人参加到如今的规模,它给深圳人所带来的意义,是我们未曾想到的。
积极参与深圳百公里活动
许多人提起磨房网,一定会想起深圳百公里活动。
事实上,深圳百公里活动从18年前的几十人参加到如今的规模,它给深圳人所带来的意义,是我们未曾想到的。
百公里活动起源于2001年。那时“乐施毅行者”活动在香港举行,该活动要求参加者不间断地完成100公里的徒步。深圳一位户外发烧友“行云流水”(网名)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挑战性,便想在深圳也做一个类似的徒步活动。于是我们在磨房网发了一个帖子,号召大家用24小时不间断地去完成100公里徒步,并且提出一个口号:“用脚步
丈量
深圳”。活动设计的路线是从蛇口的海上世界出发,一直走到大鹏的东涌沙滩,从深圳一头走到另一头,也恰好契合了“丈量深圳”的意蕴。
第一届深圳百公里活动仅有52个人参加,最后有6个人坚持下来,其中一个就是发起人“行云流水”。当时他和他太太一起参加,他太太在72.5公里的时候放弃了。其实一般人走到60公里时,基本已经达到极限,因为重复使用同一块肌肉徒步会很痛。
在百公里活动当天,我是做为志愿者的角色参与其中,尔后十几年也是如此。基本上每年我都会去做收尾工作,开车去看看还有没有人在活动路线上行走。
活动每年都换总协调人
深圳百公里活动的特别之处,在于每年都会换总协调人。
百公里活动在每年3月的第三个周末举行,4月左右,义工组的组长就会聚在一起吃饭,相当于非正式的总结。
饭桌上,我们会讨论“明年谁来做总协调人”,这时如果某个老志愿者表示有意向,我们会一致推荐他做,在大家鼓励下,他也就半推半就接受了。
这么多年,没有规定只能当一届的总协调。但我们发现,基本上没有人愿意连续两年做总协调,因为太累了。百公里活动的筹备时间需要半年左右,特别是在百公里活动举行前的两个月,总协调人基本上会变成全职,所以我们有时会找即将离职的人来做百公里活动的总协调。
其中2008年,总协调人“山潇”(网名)干了一件变化非常大的事情,他把整个徒步的线路,从西边走到东边改为从东边往西边走,就是从郊区往市区走。这样设计的理念基于两点,第一这契合了“我要回家”的感觉;第二点,以前,参加者走到终点后,人员疏散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如果人员往市区走,走到终点就是回到家里,疏散人群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但实际效果并没那么理想。许多参加者在走到离出发地50公里左右处时想放弃,却发现已是半夜,荒郊野岭,没有公共交通,打车也难。所幸我们在几个下撤点安排了疏散的车辆,才将这些参与者们送到目的地。但那一届百公里活动依旧被许多人诟病。其实类似的事情在百公里活动中发生过挺多次,这也侧面证明了百公里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里,各式各样的想法都能实现。
深圳百公里活动每换一个不同的总协调人,就相当于一次“变异”。如果把百公里看成一个生物体,在这18年里,它一直在不停地进化和演变。
叁
放养状态已经明显不适应现状。于是我们开始与有关部门协商,并且尝试将整个活动规范化。
整座城市都在参与
大概从2007年开始,参加百公里活动的人数激增。
一则跟媒体宣传有关,那时深圳媒体了解到有这么一个活动,觉得很新鲜,都来采访我们。同时,户外运动逐渐发展,从小众变得相对大众。许多深圳人听说百公里活动后,或因好奇,或因兴趣,都一涌而来。
由于前期缺乏经验,我们没有向有关部门报备,也没有配备足够的安全服务。直到人数越来越多,有关部门主动找上我们,我们才意识到,这个活动的规模已如此之大。
而这场大规模的活动,是靠几千名志愿者支撑起来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