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位
在华
外国人
讲述
亲身
经历——
“我与
中国
朋友
一起
战疫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许多生活在中国
的外国人
选择留守。
他们在见证——他们亲身
感受了中国采取的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见证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巨大勇气,由衷感叹:“我在中国很安全!”
他们在战斗——有记录中国战疫
经验的中医师,有录制抗疫短视频的一线医生和留学生,有慷慨捐赠医疗防疫物资的商人……他们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与身边的中国朋友
并肩战斗,共克时艰。
他们在感动——无论是身边中国朋友、同事、邻居的关怀,还是中国与祖国合作战疫的动人故事,都让他们备感温暖。“中国是我们的‘第二故乡’,中国人是我们的真朋友!”
“向全球同行介绍中医抗疫经验”
本报记者 贾平凡
3月份以来,北京和睦家五道口综合门诊部美籍中医师雪莱·奥克萨博士过得忙碌而充实。她和合伙人——在美国从事中医20多年、正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美籍中医师托马斯·艾弗里·加兰,一起

翻译编写了一本英文电子书——《中医药与新冠肺炎:中国的实践和思考》。目前,该书已进入“扫尾”阶段,即将上架销售。
“希望为全球不懂中文的中医同行提供专业的英文参考。”提及翻译中国抗疫经验的初衷,雪莱·奥克萨用流利的中文介绍,在中国防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和中医药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成效显著。在防治新冠肺炎的疫苗和特效药尚未问世的情况下,全球中医界都希望学习适合本国的中医抗疫经验。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年、曾参与合作翻译多部中国现代和古代的中医学专著、已在中国工作生活13年的雪莱·奥克萨,拥有很多外国同行没有的跨文化背景和语言优势。
搜集中医抗疫经验的中文资料并不难。密切关注中国疫情防控工作的雪莱·奥克萨表示,许多参与湖北抗疫一线的中国中医专家,已经总结并公开分享了丰富的中医抗疫经验。中国媒体也报道了各级医院、方舱医院和社区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肺炎的经验。这为翻译和编写书籍提供了详实的素材。
为保证翻译和编写资料的专业性和严谨性,雪莱·奥克萨和合伙人下了不少功夫。“我们积极向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各位中医专家请教,得到多位参与湖北抗疫第一线的中医专家的帮助。”雪莱·奥克萨介绍,“我们不仅翻译了中国官方公布的几个版本的中医药诊疗方案,挑选整理了一些中国媒体公开报道的中医抗疫实际案例,还加入了对多位中医专家的专访。”

除了关注中医抗疫经验,雪莱·奥克萨对中国政府和人民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行动力赞赏不已:“中国政府在早期采取了隔离、建医院和健康追溯等疫情防控措施,非常及时;中国的医护工作人员愿意为救治病患牺牲自己,令人佩服;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等基层组织严格为出入人员测体温,有效巩固了疫情防控成果;中国人的集体意识很强,积极配合政府的防疫举措。”
“近3个月来,我和孩子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是测体温,分别到单位和班级微信群里‘接龙’,汇报体温和身体健康状况。”雪莱·奥克萨说。
“中国的很多疫情防控经验值得世界借鉴。”雪莱·奥克萨表示,“这不是世界最后一次应对疫情挑战。未来,西医的免疫学应加强和中医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守护人类健康。”
“与温州朋友共同守护家园”
本报记者 李嘉宝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很多人都面临着精神上的压力。阿乐给大家分享一些避免心理压力的小贴士:制定每日计划,高效利用时间;注意健身锻炼,保证充足睡眠;从可靠渠道获得准确信息,少看负能量消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南非小伙布雷特·林德尔·辛格展示了自己身着白大褂,用流利汉语讲述
如何驱散疫情“心霾”的一则小视频。

辛格的中文名是辛成乐,大家都亲切地称他阿乐。2011年,从小立志从医的阿乐来到中国,后进入浙江温州医科大学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主修儿童呼吸学。2016年,阿乐成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一名儿科实习医生。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阿乐放弃了原本回国休假的计划,选择留在医院。“温州这座城市造就了我,培养了我。现在这里需要我,我不能离开。”阿乐说。
这段时间,尽管阿乐没有在疫情最前线,但他一直坚守在门诊岗位,每天为约50名儿童看病。期间,他还跟随自己的指导老师,救治了一名儿童新冠肺炎患者。“对我来说,这位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终于放下心的样子,比世界上任何一句赞美的话都更能肯定我的努力。”阿乐说。
工作之余,阿乐还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短视频博主。作为温州市“海外传播官”,阿乐此前一直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在中国生活、学习及工作的经历,积累了几十万粉丝。最近,阿乐拍了不少科普防控知识和介绍中国抗疫举措的短视频,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
“每个人都很冷静,人们注重做好居家隔离,去室外都会佩戴口罩。政府在所有入口都设置了检查点,对出入人员的体温进行测量。医院秩序良好,并通过门诊将一些高度疑似病例转入定点医院……”这是疫情发生后不久阿乐拍摄的一则短视频作品。

“我认识的温州人没有退缩,我认识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在战斗。”阿乐说,“作为亲眼见证这一切的‘新温州人’,我希望把自己的亲身见闻告诉更多人,告诉他们‘中国应对得很好,温州应对得很好’!”在每则短视频最后,他都不忘加上一句“中国加油!浙江加油!温州加油!”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阿乐最擅长和孩子们打交道。他还为武汉小朋友们录制了朗读诗歌的音频和吉他弹唱的视频,告诉他们“一切都会好起来!”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我的温州朋友们共同守护这片土地。”阿乐说。
“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万众一心”
本报记者 高 乔
2020年,新加坡人刘文添还没回过新加坡。
作为中国新加坡商会广西委员会会长,疫情暴发之初,刘文添就开始在广西为助力抗疫忙碌。“广西一些地区急需抗疫物资。刚好我们手上有一批物资,就想捐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3月上旬,在新加坡驻广州总领事馆的支持下,中国新加坡商会组织新加坡欧芳私人有限公司向广西政府、学校等单位捐赠了12万支免水冲抑菌洗手液,总价值322万余元人民币。
确定捐赠这批物资之后,刘文添和商会同事开始商定具体捐赠的地点和机构。学校、敬老院,残障人士服务机构、贫困乡村等是他们重点考虑的受助点。事不宜迟,刘文添和商会同事立刻开始与广西多地卫健委、教育部门、扶贫单位等相关部门联系,确定捐赠单位名单。同时,他们还将物资需求精确到人,以确定物资具体数量。

与此同时,这批防疫物资从新加坡港口出发,经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几经波折,在4月初到达广西钦州市港口。
“物资运输途中耽误了一些时间,我们都比较紧张。”刘文添说,在广西当地各方的帮助下,经过近2周的中国国内清关和免税程序,物资最终顺利通关。如今,这批物资正运往广西和广东多地。
1月下旬至今,从最初联络捐赠物资、联络捐赠地点,到后来沟通物流、通关事务,再到如今分发防疫物资,刘文添无论人在哪,手机总响个不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