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
”模式
诞生
记
华东地区首个私营经济开发区创建录
口述
前记
周文武,1946年12月生。曾先后担任上海市青浦
县蒸淀乡(镇)乡(镇)长、党委书记,是上海富民
私营经济开发区创建人之一。
我是1992年3月接受县委组织部的调动,到蒸淀乡担任乡长、党委书记的,1994年7月,蒸淀撤乡建镇后,又先后担任镇长、镇党委书记,直到2001年4月才离开。在蒸淀工作的10年,是我人生轨迹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特别是创建私营开发区,探索富民新模式
的实践。
统一思想创“富民”
我刚到蒸淀任职,首先要做的必要功课是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摸清实情。经过多次的下乡调研,与群众的广泛接触,我对蒸淀乡情有了基本了解。蒸淀乡地理位置偏僻,远离上海市区,交通条件落后,工业基础薄弱,所有制结构单一,百姓思想保守,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分配等各项经济指标位于全县末位,全年财政收入只有100万元,难以“养家糊口”,更谈不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加上1991年7月,为贯彻中央和市委的指示,确保太湖流域安全度汛,青浦
人民“舍小家顾大家”,炸开红旗荡,泄洪抗灾,使蒸淀乡的大片农田成了一片“汪洋大海”,这对原本经济薄弱的蒸淀更加“雪上加霜”,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难度。
面对困难局面,我作为乡长压力很大、担子很重,当时为了改变落后面貌,发展地方经济,我时常与党委政府班子成员聚在一起,寻找蒸淀地区生产自救,发展经济的突破口;谈论蒸淀的区域优势、发展模式、规划程序、难点与关键,对各种各样想法、建议作反复的思考和梳理。我们认为,如果照搬照抄兄弟乡镇发展乡镇企业,建立工业园区或经济开发区,那是偏离蒸淀实际,不可取的。只有群策群力,创新思维,另辟新路,发展私营经济,才能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蒸淀社会现实,民意需求。于是,我们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决定“换脑子、壮胆子”,达成共识,形成了创办私营经济开发区,吸引私营企业落户,加快蒸淀发展的初步构想。
创办私营经济开发区就是采取灵活的政策,为私营经济搭建平台,集中老百姓的钱,不花或少花国家的财政资金,搞建设、促发展、惠民生。初创时,我感到有一种无形的政治压力与经济压力,面对压力是退缩还是前进,困惑着党政班子每一位成员。当时,领导班子横下心,集体讨论、集体决定、集体担当!万一砸了,都作好了“打道回府”的最坏打算。于是大家拧成一股绳,加强学习,反复研究,寻找政策导向和有利条件,捕捉信息抓机遇。一是创办私营经济开发区已有先例,湖北省黄石市创办的全国第一家私营经济开发区已取得成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二是政府鼓励支持私营经济的发展,上海市工商局公布了14条鼓励私营和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三是蒸淀拥有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家庭工业(编织)有一定基础;四是蒸淀处于苏浙沪结合的“金三角”,陆上与水上交通十分便利;
五是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理论指导,发展私营经济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增强了我们创办私营经济开发区的决心。特别是小平的南方谈话,消除了种种顾虑,给了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最终把党员干部、广大群众思想认识统一到党委政府创办私营经济开发区的意图上来。大家决心把蒸淀私营经济开发区办早、办好。
群策群力建“富民”
创办私营经济开发区虽然有了可行的设想,但要成为现实,还必须取得县委、县政府的同意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百姓的支持。于是,我们多次倾听老干部、老同志以及工商、税务等部门意见,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创办私营经济开发区的构想,召开各种类型的群众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凝聚群众智慧,达到在沟通中得到理解和支持的目的。1992年4月,由我与乡党委书记杜光喜、分管工业副乡长郭连学向县委书记于根生汇报工作时,主要谈到了蒸淀创办私营经济开发区的目的、思路与做法。于根生肯定了我们乡班子敢于创新的精神,并为私营经济开发区取名为“富民私营经济开发区”(意在“利在国家,富在人民”),同时也提出了要注意工作方法,与主抓工业的副县长吴学锋进一步沟通。于是我们抓住吴学锋来蒸淀调研的有利时机,具体汇报商讨了创办“富民私营经济开发区”整体思路。
吴学锋对蒸淀创办私营经济开发区表示赞赏,并要求蒸淀乡党委政府用书面报告形式向县委、县政府请示。5月,蒸淀乡党委政府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了创办“富民私营经济开发区的”报告。于根生收到蒸淀乡关于创办“富民私营经济开发区”报告后,兴奋地说:“只要这个创造性的计划实现,那会是华东地区第一个私营经济开发区,县委县政府一定要全力支持”。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协调下,县计划委员会给予立项,县工商局给予注册登记,税务局领导表示:我们应该开通老百姓的致富之道,为百姓的致富大业做点实事,一定派优秀干部职工到现场办公。初创时,一无资金、二无场所、三无模式,困扰着蒸淀乡党员干部,筹集资金、选择场所、寻找模式成了党委政府创办富民私营经济开发区的第一要务。筹集资金:党委、政府动员全镇人民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政府向银行贷款50万元,党员干部、企业经理带头集资53万元(党政班子成员每人集资3000元)作为第一期工程启动资金;
选择场所:党政班子经过调研论证,决定把开发区设置在紧靠蒸淀集镇,交通相对便利的厍浜村,并辟地712亩作为“富民私营经济开发区”的基地;寻找模式: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富民私营经济开发区”筹建组骨干赴湖北省黄石市全国第一家私营经济开发区考察取经,经过考察,结合规划,决定把开发区划分为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区和办公区,分三期建设,经过紧锣密鼓筹建准备,资金、基地、模式都有了底气,第一期1.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开始兴建。富民私营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不仅要有资金、基地、模式的保障,还必须有“三通一平”(即:通路、通电、通水,平整土地)基础设施,班子决定,主要工程由镇建筑公司承担,辅助劳力分解到各机关、直属单位以及村级干部义务劳动,从会议通过到基础工程启动,共组织党员干部、职工村民参加富民私营经济开发区首期工程建设义务劳动30天,参加人数约25200人次,运送泥土1.
2万立方米,平整土地9920平方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