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芒果TV出品,湖南都市频道承制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特别节目《战旗美如画》第五集《赵松:铁骨铮铮》8月5日上午10:00于芒果TV、学习强国联合播出,湖南都市频道8月29日20:00播出。本期讲述
的是 “硬骨头六连”连长赵松的故事。
每天负重30斤分组单杠硬拉200个(相当于每天硬拉13吨的重量),长跑8公里,腰腹力量练习5组,是“硬骨头六连”连长赵松,除连队正常训练外的“加餐”。“硬骨头六连的硬连长”这是身边很多人对赵松的评价。这个连长到底有多过硬?
战斗精神贼硬!手嵌钢钉不后退
赵松刚来六连时,1米9的身高却只有137斤,当时的他是整个连队身体素质最差的兵,跑步经常最后一名,但他同时也是全连训练最拼命的一名。赵松坚持每天比战友提早一小时出来跑8公里,一跑就是12年。一路走来,考学、排长、副连长……三进两出六连,他终于如愿成为六连连长,实现了多年的梦想,期间付出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辛苦,凭借着“硬骨头六连”的精神走到了现在。
2018年,赵松在训练中左手臂骨折,可能将就此结束军旅生涯。整个12年的部队生活中,那是赵松最灰暗的三个月。骨折不言退,但他没有放弃自己,左手不行就练右手,拆石膏时两只手臂变成了一大一小。他的手腕里至今还有一颗三厘米的钢钉,练习单杠怕手疼受不了,就用弹力绳将手绑在杠上,跑长跑怕钢钉甩脱位,就用绷带紧紧缠绕受伤的腕部,累到吃饭拿不起筷子,睡觉手臂抽筋疼醒。
赵松给自己定的标签叫“奔跑的钢腕儿”,他说,有时候他会把钢钉比喻成自己的战车,因为这个钢钉已经长到了自己的骨头里,“深入骨髓”,就像他们的装甲步兵战车,也是奔腾在战士们的血液里,和他们融为一体。干部都是排头兵,赵松一直坚信,身教永远胜于言谈,“要做就要把它做到极致,要立就要立起一个标杆”。
专业技能贼硬!凡事一定冲在前
“锦旗不当遮羞布,荣誉不当包袱背”这句话成了“硬骨头六连”官兵的“口头禅”,人人都有一个过硬的本领,人人都想争第一。赵松曾经主动请战带队进行抢滩登陆演习。海上风力大增,已到4级海况,逼近装甲装备的抗风浪等级的极限值。如果驾驶不到位可能会造成装备进水。这是赵松接任连长以来最大型的一次海训,尽管深知在四级海况条件下进行抢滩登陆意味着什么,但赵松表示,他有信心!这是基于对连队装备和每名战士操作水平了解所产生的信心。
上下登陆舰是整个抢滩登陆中最危险的环节,洋流风浪和空间的狭窄都会影响到两栖战车的稳定性,极容易导致车辆翻掉,造成人员装备的事故。赵松第一个驾车下登陆舰,可刚一入海,战车就遭遇了“埋首”的危险情况,车头不断下沉。赵松沉着地指挥驾驶员将转速控制得分毫不差,成功将车头稳住。在他的指挥下,“硬骨头六连”的战车依次泛水编波,编组成抢滩登陆战斗队形,仅用时十分钟。他的果断指挥,给了战士们极大的信心。在复杂的海况下,“硬骨头六连”第一个完成远距离直航,在不经预演于陌生地域展开整建制实弹射击,打出满堂彩。
铁心向党勇担当,矢志打赢砺刀尖
“硬骨头六连精神”源于“独臂将军”贺炳炎的传奇故事。红军长征中,红5师师长贺炳炎在冲锋时被敌人炮弹弹片击中,整个右臂被炸成了肉泥状,骨头全碎了。当时医疗条件极度匮乏,没有麻药和手术刀,医护人员只能找来一把伐木锯来锯骨头。贺炳炎把一条包着铅笔的毛巾塞在嘴里,手术完成了,铅笔也咬碎了。
建连81年来,六连先后参加大小战斗161次,从未吃过败仗。1964年、1985年,六连分别被国防部和中央军委授予“硬骨头六连”“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成为全军第一支被最高统帅部两次授称的基层单位。2020年的八一建军节,更再次荣获“时代楷模”称号。“刘四虎排”“尹玉芬排”“丁丑娃班”……如今,战斗英雄的名字被六连命名班排,每个班都把英雄画像悬挂到墙上。战火硝烟渐远,但那不仅仅是一段段英雄的故事,更是一段守护和平的疼痛记忆,是一个真正硬汉军人的样子,“硬骨头六连”的硬核
精神永放光芒。
当一个最优秀的兵是赵松从小以来的愿望,他要和战友们一起扛起保家卫国的责任,守护祖国大地上每一份平凡的幸福。革命战争年代,六连锻造形成了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昂首阔步新征程,六连牢记领袖嘱托,扛起时代使命, 用实际行动证明,硬骨雄风的本色始终旺盛不衰:“永不服输地挑战,永不满足地超越,永不停步地拼搏!” 今天的“硬骨头六连”官兵,正以最硬核
战士的姿态在永不褪色的战旗下,活出最青春
的光彩!
芒果TV、学习强国联合播出的《战旗美如画》,8月6日上午10点将讲述
我军第一支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连队“杨根思连”里最“虎”班长林思琦的故事,敬请期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