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现代口述
史学(oral history)是20世纪中叶在美国率先兴起并发展
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其标志性事件是1948年哥伦比亚大学口述
历史
研究室的创建。经过60多年的发展
,口述史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等领域。美国现代口述史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有哪些口述历史
项目值得关注?口述历史面临着怎样的问题与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澎湃新闻专访了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所长杨祥银,请他谈谈现代美国口述史学的发展历程。本文为该访谈
的第二篇。
杨祥银,1979年出生,浙江瑞安人,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博士。已出版《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等专著2部,并在《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
杨祥银著《美国现代口述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
澎湃新闻:
美国口述史学的兴起与发展与现代技术的发明、创新与应用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您看来,数字化革命给美国口述史学带来了哪些改变?
杨祥银:
美国口述史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现代技术手段的革新与应用,录音机、录像机(摄影机、摄像机)、记录介质、转录器、文字处理机、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相关的信息管理技术的发明与普及性应用,都极大地提升了口述历史学家的工作效率与社会影响力。在20世纪70年代,路易斯·斯塔尔就曾强调,口述历史运动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利用技术的有意识的努力,进而抗衡内文斯所哀叹的技术侵袭。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个人电脑、智能手机与互联网(包括电子邮件、网站、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网络摄像机、网络社交媒体与网络应用程序等等)等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管理以及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革命,则给美国口述史学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概括而言,数字化革命对于口述史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的国际交流,更为重要的是,它也改变着记录、保存、编目、索引、检索、解释、分享与呈现口述历史的方式与内容,这些都将严重挑战以书写抄本为基础的美国口述史学的传统模式。
具体而言,数字化革命与美国口述史学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数字化记录、数字化管理以及数字化传播三个方面。口述历史访谈
过程的适当记录,是保证和实现口述历史资料后续处理以及有效性应用的重要一环。正因为如此,在过去60多年间,美国口述历史工作者总是紧跟记录技术的发展潮流,而其中最为主要的革新是从模拟记录向数字记录的转变,它为美国口述历史工作者提供了携带便利、操作容易、价格实惠以及品质优良的数字记录设备的多样选择,同时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实践者参与到这场“大家来做口述历史”的学术与社会运动当中。在某种程度上,数字化记录技术为实现口述历史的民主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条件,它也部分实现了美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在20世纪30年代所倡导的“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这一崇高目标。当然,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以网络摄像机、个人电脑与智能手机为技术支撑的各种通讯(聊天)软件和远程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日益成为交流的重要媒介,如果这种交流方式为口述历史工作者所采纳,那么这种跨越地理障碍的“跨空间访谈”将严重挑战传统的“面对面访谈”模式,将对口述历史最基本的定义、方法与理论问题产生重大冲击,而口述历史学家要做的就是积极地应对与利用这些可能出现的挑战与机遇。
就数字化管理而言,以数字化馆藏(内容)管理系统、元数据、数字化编目与索引以及数字化检索与保存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仅改变了口述历史资料的转录、编目、索引、检索、访问与保存方式;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更大限度地开发与挖掘口述历史资源中所潜藏的多元的、深层次的信息,而这也将为口述历史的数字化传播与应用提供内容来源与技术支持。在这个方面,美国口述历史学界最具代表性的探索是口述历史元数据同步系统,该系统于2008年由美国肯塔基大学图书馆路易·纳恩口述历史中心设计和开发,其目的是为了使口述历史的在线管理、访问、检索与利用变得更为有效、流畅和经济,并以此提升口述历史资料使用者的用户体验。作为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免费的开源应用程序,该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字词检索功能和标有时间码的口述历史访谈抄本或索引,并且将文本检索词与在线口述历史访谈的音视频记录的相应时刻连接起来。
口述历史元数据同步系统应用程序截图
在数字化传播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革命大大提升了口述历史资料进行全球传播与共享的可能性。道格拉斯·博伊德就曾指出,从口述历史角度而言,数字化革命最具革命性的影响是以新的、创新性的方式为口述历史的访问、出版与最终传播提供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包括:在数字化资源库中保存、归档或访问口述历史资料;设计互动性社群网站;制作播客系列;制作音频或视频纪录片;创建电子出版物;设计移动应用程序;策划实体或数字展览;在数字化背景中设计口述历史计划;以及在数字化领域中传播口述历史计划。当然,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发布与传播形式之所以日益受到重视和欢迎,其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本身的诸多优势都相当符合口述历史学家的工作性质。对于互联网为口述历史学家所带来的好处,唐纳德·
里奇在其最新版《大家来做口述历史》( 2014)一书中更是称赞不已,“互联网为分享和推广口述历史访谈开启了世界范围内的可能性,不管是以抄本还是以音视频记录形式存在。不需要长途跋涉到遥远的档案馆,研究者就能够从他们自己所在的位置访问访谈资料,并且可以实现主题或关键词检索以及链接到相关的收藏。家庭与社区都能查看它们自己的口述历史。学生们可以通过考察其他访谈来学习访谈技巧。档案馆可以通过淘汰出版那些过时的目录和其他印刷的检索工具来节省成本。”同时,作为数字化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电子邮件、简单信息聚合订阅、博客、社交网络、内容社区、维基、播客、网络论坛与即时通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发展与不断应用则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口述历史学界的国内外交流。尽管将口述历史纳入社交媒体当中需要相当的人力与物力资源,但是其积极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有助于推广与分享来自档案馆或图书馆等实体空间的口述历史资源,同时还能够以新的方式实现口述历史工作者与公众乃至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交流。
简言之,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化革命超越了地理空间界限而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口述历史实践者联系起来,他们相互交流与分享信息,紧随当代口述史学发展的最新趋势。
唐纳德·里奇经典著作《大家来做口述历史》第三版
澎湃新闻:
目前口述历史学界如何看待和评价数字化革命对于口述史学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